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展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2-09-21
浏览量:已经被浏览327次
社会组织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展新天地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发展大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22年6月以来,民政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大学生等群体就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推动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挖掘就业需求、优化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帮扶,持续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初步统计,6月—8月,全国社会组织共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约11.3万个,实际招聘8.5万余人;设立就业见习岗位约5.9万个,实际招收4.3万余人;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近1.4万场,推动11万余家会员单位发布招聘岗位约55万个。
整合资源拓宽就业空间
为强化工作合力,民政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聚焦推动社会组织开发就业岗位、提供灵活就业、稳定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参与就业培训,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各地民政部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发出倡议、组织活动,共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各地社会组织积极响应,纷纷拿出切实有效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协会商会深挖本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潜力,动员行业企业特别是会员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还主动收集和挖掘本行业本领域用工需求,加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对接。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社会服务机构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优先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发就业岗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服务领域广泛等优势,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托育照护、健康服务等方面创新服务内容,开发新的岗位。各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依托“互联网+”吸纳灵活就业,推动跨界融合、业态创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锻炼机会。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组织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做好兜底安排。社会组织以实际行动,切实发挥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搭建平台优化就业环境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各地民政部门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在资金支持方面,黑龙江积极推动省级社会组织与基层社区对接资源,加强省、市、县、社区四级联动。浙江通过完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推荐性目录、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等办法,加大培育发展力度,引导社会组织按照承接服务的需求开发更多公益服务岗位。江苏、甘肃等地民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社会组织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明确就业见习补贴标准和社会组织留用见习人员的奖励标准。
在减轻社会组织运营负担方面,上海积极为社会组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市政府在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中首次将“运营困难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纳入国企房屋租金减免范围,目前已核定符合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476家,房租减免金额约2.57亿元。
在政策宣传引导方面,山东通过“十强产业”社会组织座谈会、社会组织“走出去”调研等形式,征求意见建议、答疑解惑。安徽紧密结合“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选树活动,组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代表开展专题宣讲,引导高校毕业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服务群众、发展公益事业、增进民生福祉结合起来。
提升服务做好就业指导
为提升服务水平,各地民政部门主动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帮助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组织对接需求。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方面,北京建设了社会组织就业线上数据库,及时收集分析就业数据,提升服务质量。山西、湖南等地创新采用“直播带岗”形式,吸引高校、用人单位、求职毕业生在线参与。广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百城千社万企助就业”专项行动,组织了圆桌会议、网络招聘专区双选、“云上双选”线上直播招聘等活动。
在加强社会组织与高校资源对接方面,湖北、重庆等地推动社会组织与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鼓励民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人才培训。新疆突出高技能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通用职业素质等培训,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江西等地动员法律类、心理类等社会组织主动提供就业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服务,保障高校毕业生相关权益。
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方面,各地加快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宣传动员、活动引导和岗前培训等方式,激发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就业创业的热情。内蒙古举办小规模、定制化城乡社区招聘服务活动12次,宁夏等地社区社会组织依托“五社联动”机制,通过收集、发布、对接便民服务岗位信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有利的就业氛围。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发展大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22年6月以来,民政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大学生等群体就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推动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挖掘就业需求、优化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帮扶,持续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初步统计,6月—8月,全国社会组织共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约11.3万个,实际招聘8.5万余人;设立就业见习岗位约5.9万个,实际招收4.3万余人;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近1.4万场,推动11万余家会员单位发布招聘岗位约55万个。
整合资源拓宽就业空间
为强化工作合力,民政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聚焦推动社会组织开发就业岗位、提供灵活就业、稳定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参与就业培训,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各地民政部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发出倡议、组织活动,共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各地社会组织积极响应,纷纷拿出切实有效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协会商会深挖本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潜力,动员行业企业特别是会员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还主动收集和挖掘本行业本领域用工需求,加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对接。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社会服务机构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优先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发就业岗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服务领域广泛等优势,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托育照护、健康服务等方面创新服务内容,开发新的岗位。各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依托“互联网+”吸纳灵活就业,推动跨界融合、业态创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锻炼机会。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组织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做好兜底安排。社会组织以实际行动,切实发挥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搭建平台优化就业环境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各地民政部门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在资金支持方面,黑龙江积极推动省级社会组织与基层社区对接资源,加强省、市、县、社区四级联动。浙江通过完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推荐性目录、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等办法,加大培育发展力度,引导社会组织按照承接服务的需求开发更多公益服务岗位。江苏、甘肃等地民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社会组织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明确就业见习补贴标准和社会组织留用见习人员的奖励标准。
在减轻社会组织运营负担方面,上海积极为社会组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市政府在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中首次将“运营困难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纳入国企房屋租金减免范围,目前已核定符合条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476家,房租减免金额约2.57亿元。
在政策宣传引导方面,山东通过“十强产业”社会组织座谈会、社会组织“走出去”调研等形式,征求意见建议、答疑解惑。安徽紧密结合“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选树活动,组织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代表开展专题宣讲,引导高校毕业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服务群众、发展公益事业、增进民生福祉结合起来。
提升服务做好就业指导
为提升服务水平,各地民政部门主动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帮助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组织对接需求。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方面,北京建设了社会组织就业线上数据库,及时收集分析就业数据,提升服务质量。山西、湖南等地创新采用“直播带岗”形式,吸引高校、用人单位、求职毕业生在线参与。广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百城千社万企助就业”专项行动,组织了圆桌会议、网络招聘专区双选、“云上双选”线上直播招聘等活动。
在加强社会组织与高校资源对接方面,湖北、重庆等地推动社会组织与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鼓励民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人才培训。新疆突出高技能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通用职业素质等培训,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江西等地动员法律类、心理类等社会组织主动提供就业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服务,保障高校毕业生相关权益。
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方面,各地加快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宣传动员、活动引导和岗前培训等方式,激发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就业创业的热情。内蒙古举办小规模、定制化城乡社区招聘服务活动12次,宁夏等地社区社会组织依托“五社联动”机制,通过收集、发布、对接便民服务岗位信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有利的就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