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
新版上海市社会组织评估指标“大修” 新版社会组织推荐目录扩容
发布时间:2018-09-18
浏览量:已经被浏览883次
步入新时代的“公益伙伴日”9月15日隆重开幕。从《慈善法》到《志愿服务条例》,再到即将出台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中国的公益事业正进入法治时代。
作为伙伴日的重磅环节,当天上午,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团局权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评估指标(2018版)》、《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2018版)》、《社会组织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等一系列政策,为全市的社会组织奉上“政策大礼包”。
社会组织评估指标进行“大修”,评估含金量再提升
上海是在全国最早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试点的城市,2011年起全面推行评估工作。此次《上海市社会组织评估指标(2018版)》的出台,是继2012、2015版之后第三次对评估指标进行的“大修”。
2018版以民政部制定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标准》为蓝本,对评估对象内部治理、开展活动情况以及社会各界的评价等进行了全盘梳理和平衡,科学客观地予以了量化。
总体上看,“大修”后的评估指标中,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等一级指标4大项方面不变,1000分的评估指标总值不变。同时,基础条件分值大幅下降、社会评价分值上升、内部治理和工作绩效分值有升有降。
2018版与2015版指标总分值比较,“大修”的最大变化在于以下五方面:
一是指标数量增加显著。据统计,六大评估指标的四级指标有837个,比2015年版的695个增长20%。
二是党组织建设明显强化。2018版将二级指标党组织分值增加到40分,是2015版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党组织分值的2.7倍和5倍。2018版在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办46号文件精神,对党组织建立情况、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组织党员开展活动情况、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予以突出体现。
三是领导班子和特色工作指标受到重视。2018版对领导班子和特色工作给予相应重视,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在三级指标领导班子方面分别有19分和35分,表明评估更加注重内部治理中领导班子建设。在三级指标特色工作方面,三大类社会组织都有20分,对社会组织不在指标考察范围内的亮点工作给予了肯定,进而推动社会组织创新、持久、健康的发展。
四是社会评价指标更加突出。2018版在社会评价方面,对不同的社会组织给予10-20分不同的评价分值。根据社会组织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五是低分值指标增多。2018版评估指标对社会组织的评价面更广、更加注重社会组织的规范性。
政府购买新版推荐目录大幅扩容,必须有购买主体“点评”
为了让基层能够找到好的社会组织,同时也让社会组织通过优秀项目获得更多的政府购买服务资源,去年,上海以正面清单的方式公布了《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2017版)》。在本次的政策发布会上,《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2018版)》全新发布。
“2018新版目录”进一步扩容呈现出了五大特点
一是进一步细化推荐领域。新版推荐目录将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领域做了科学细分,共分为一级目录13个,二级目录64个。通过二级目录的划分,基本上涵盖了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常见领域。
这种划分弥补了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目录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分类和统计,也便于社会组织聚焦专业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保持较好延续性。2017版推荐的社会组织和项目绝大部分进入了2018版推荐目录,从侧面证明推荐的组织和项目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三是进一步提高参与积极性。2018版推荐目录共推荐了272家社会组织,数量大幅增长了44%,基本涵盖了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常见领域,这标志着又有更多的社会组织获得了被政府购买服务的资格。
四是更严格把握推荐标准。社会组织评估等级须在3A以上,须有购买主体的推荐意见,经市公共信用平台筛查无不良信用记录,综合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专业影响。推荐目录发布后如果有异议,在情况核实后,将随时从推荐目录中去除。
五是推荐目录效果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入选机构承接项目的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国内首创发布社服中心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
在政策发布会现场,还发布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上海自2002年起开始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经过16年的发展,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已达240家,实现了市区街镇三级全覆盖。
为了加强和规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上海从2015年起制订了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指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
该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创。首次规定了本市街道(乡、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评价与改进,规范了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和工作要求。
标准中明确:一是服务中心由登记管理机关和街镇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实行双重管理,以增强街镇对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职能和抓手;二是服务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在人财物方面保持法人机构的独立性,通过服务中心的规范运作,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提供示范;三是服务中心通过实体化、标准化、专业化三阶段发展目标,不断完善自身功能,更好地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18年版现场发布
该合同示范文本强调了服务购买方与服务承接方在合同法律关系上的平等地位,既保障政府服务购买所涉及的财政资金不被滥用,同时也保障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组织能有序健康发展。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局长蒋蕊表示,上海的社会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既显示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也显示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公益力量。希望市、区两级登记管理机关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发展的促进者、优化者,实现精细管理,推动上海的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在公益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携手同行。
作为伙伴日的重磅环节,当天上午,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团局权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评估指标(2018版)》、《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2018版)》、《社会组织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等一系列政策,为全市的社会组织奉上“政策大礼包”。
社会组织评估指标进行“大修”,评估含金量再提升
上海是在全国最早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试点的城市,2011年起全面推行评估工作。此次《上海市社会组织评估指标(2018版)》的出台,是继2012、2015版之后第三次对评估指标进行的“大修”。
2018版以民政部制定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标准》为蓝本,对评估对象内部治理、开展活动情况以及社会各界的评价等进行了全盘梳理和平衡,科学客观地予以了量化。
总体上看,“大修”后的评估指标中,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等一级指标4大项方面不变,1000分的评估指标总值不变。同时,基础条件分值大幅下降、社会评价分值上升、内部治理和工作绩效分值有升有降。
2018版与2015版指标总分值比较,“大修”的最大变化在于以下五方面:
一是指标数量增加显著。据统计,六大评估指标的四级指标有837个,比2015年版的695个增长20%。
二是党组织建设明显强化。2018版将二级指标党组织分值增加到40分,是2015版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党组织分值的2.7倍和5倍。2018版在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办46号文件精神,对党组织建立情况、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组织党员开展活动情况、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予以突出体现。
三是领导班子和特色工作指标受到重视。2018版对领导班子和特色工作给予相应重视,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在三级指标领导班子方面分别有19分和35分,表明评估更加注重内部治理中领导班子建设。在三级指标特色工作方面,三大类社会组织都有20分,对社会组织不在指标考察范围内的亮点工作给予了肯定,进而推动社会组织创新、持久、健康的发展。
四是社会评价指标更加突出。2018版在社会评价方面,对不同的社会组织给予10-20分不同的评价分值。根据社会组织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五是低分值指标增多。2018版评估指标对社会组织的评价面更广、更加注重社会组织的规范性。
政府购买新版推荐目录大幅扩容,必须有购买主体“点评”
为了让基层能够找到好的社会组织,同时也让社会组织通过优秀项目获得更多的政府购买服务资源,去年,上海以正面清单的方式公布了《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2017版)》。在本次的政策发布会上,《上海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2018版)》全新发布。
“2018新版目录”进一步扩容呈现出了五大特点
一是进一步细化推荐领域。新版推荐目录将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领域做了科学细分,共分为一级目录13个,二级目录64个。通过二级目录的划分,基本上涵盖了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常见领域。
这种划分弥补了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目录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分类和统计,也便于社会组织聚焦专业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保持较好延续性。2017版推荐的社会组织和项目绝大部分进入了2018版推荐目录,从侧面证明推荐的组织和项目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三是进一步提高参与积极性。2018版推荐目录共推荐了272家社会组织,数量大幅增长了44%,基本涵盖了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常见领域,这标志着又有更多的社会组织获得了被政府购买服务的资格。
四是更严格把握推荐标准。社会组织评估等级须在3A以上,须有购买主体的推荐意见,经市公共信用平台筛查无不良信用记录,综合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专业影响。推荐目录发布后如果有异议,在情况核实后,将随时从推荐目录中去除。
五是推荐目录效果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入选机构承接项目的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国内首创发布社服中心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
在政策发布会现场,还发布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上海自2002年起开始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经过16年的发展,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已达240家,实现了市区街镇三级全覆盖。
为了加强和规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上海从2015年起制订了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指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
该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创。首次规定了本市街道(乡、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评价与改进,规范了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和工作要求。
标准中明确:一是服务中心由登记管理机关和街镇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实行双重管理,以增强街镇对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职能和抓手;二是服务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在人财物方面保持法人机构的独立性,通过服务中心的规范运作,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提供示范;三是服务中心通过实体化、标准化、专业化三阶段发展目标,不断完善自身功能,更好地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18年版现场发布
该合同示范文本强调了服务购买方与服务承接方在合同法律关系上的平等地位,既保障政府服务购买所涉及的财政资金不被滥用,同时也保障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组织能有序健康发展。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局长蒋蕊表示,上海的社会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既显示出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也显示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公益力量。希望市、区两级登记管理机关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发展的促进者、优化者,实现精细管理,推动上海的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在公益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携手同行。